2024年12月21日,第八届华文文学研讨会暨叙事学高端论坛在汕头市北山湾宾馆成功举办。本届会议主题为“文明互鉴视域下华文文学叙事理论研究”,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和伟德国际BETVlCTOR联合主办,《华文文学》编辑部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共计6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
(合影)
开幕式由伟德国际BETVlCTOR中文系主任管宗昌教授主持。伟德国际BETVlCTOR经理毛思慧教授致欢迎辞,他指出,华文文学在时代发展中承担着新的使命和价值,应与叙事学深度融合,以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傅修延教授在致辞发言中强调,华文叙事需注重细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推动华文文学叙事理论在全球语境中深化与普及。《华文文学》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教授提出会议的核心议题,华文文学应在文明互鉴视域下提升理论水平,立足华侨文化,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国际影响力。
(伟德国际BETVlCTOR经理毛思慧教授)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傅修延教授)
《华文文学》主编蒋述卓教授
(伟德国际BETVlCTOR中文系主任管宗昌教授)
(会议现场)
大会主题发言的上半场由温州大学孙良好教授主持,泉州师范学院戴冠青教授评议,围绕“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叙事与文化认同”议题展开。暨南大学白杨教授提出了体验性叙事在文化传统塑造中的作用,探讨了非虚构作品如何构建文化记忆。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重岗教授强调了海外华人非虚构写作的文明互鉴视角,指出文学是连接华人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重要桥梁。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通过对文明互鉴与华文叙事关系的梳理,探讨了华文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文化自觉与表达方式。福建师范大学袁勇麟教授对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文学的创伤叙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文学在历史再现中的重要作用。浙江传媒大学朱文斌教授为日华文学叙事中的文化互鉴提供了具体案例,分析了日本华文文学中对中华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转化。
下半场由华南农业大学王瑛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许德金教授评议,围绕“华文文学叙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展开。海南师范大学毕光明教授提出了莫言《酒国》的多层次叙事策略,分析了作品如何实现社会批判与文化反思。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张开焱教授通过梳理社会生产视角中神话叙述者的类型,指出神话元素在现实主义叙事中的价值与象征意义。湖南师范大学赵炎秋教授提出要以华文文学为基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范式。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对物性叙事在文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物象与文化记忆之间的关联,强调物质文化在华文文学中的叙事价值。暨南大学蒲若茜教授为加拿大华人作家张翎小说中的时空叙事提供了深入解读,分析了跨时空叙事如何展现移民经历与文化身份认同。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中,22位专家学者作了分会场发言,围绕“跨文化叙事”“华人身份认同”“空间叙事与文明互鉴”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学者们从在地性与国际视野双重角度切入,探讨了华文文学如何扎根地方文化(如澳门文学、马华文学),同时拓展全球华侨文化网络,展现跨文化共生与多样性。发言涵盖地方文化资源的文学转化、华侨文学的身份流变、文化记忆的书写以及女性视角下的华文叙事,充分体现了华文文学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独特特质。与会专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主叙事理论(如华文叙事批评模式、自然叙事诗学)建构路径,强调在华文文学的叙事实践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话语体系,以回应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理论需求。此外,分论坛发言聚焦空间叙事与文化表征,强调华文文学在地方文化书写与世界文学格局中具有双重意义。
闭幕式由江西社会科学院张丽研究员主持,蒋述卓教授作总结发言。蒋教授强调,本次论坛推动了华文文学、叙事学与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跨学科交流,促进了华文文学团队建设与理论创新。他指出,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多元视角共同助力华文文学发展,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拓展文化资源和开展学术对话。
(《华文文学》主编蒋述卓教授)
文字:潘语祺
图片:詹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