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至29日,伟德国际BETVlCTOR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论坛”。本次论坛紧紧围绕“数智时代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守正与突破”的主题,涵盖了6场主旨发言与5场分组论坛发言。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山大学王勇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蔚磊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雷蕾教授、集美大学张海燕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伟德国际BETVlCTOR方帆教授做主旨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17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盛会,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全方面、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共同编织了一幅智慧碰撞、灵感迸发的学术画卷。
开幕式
毛思慧经理致欢迎辞
方帆教授主持
12月28日上午8:30,伟德国际BETVlCTOR外文系主任方帆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方帆教授介绍了论坛主旨发言专家及学院与会老师,并对各位专家学者和不远千里前来参会的师生们表示热烈欢迎。
伟德国际BETVlCTOR经理毛思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毛经理首先对学校和专家学者们对伟德国际BETVlCTOR及外语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伟德国际BETVlCTOR近年来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毛经理还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对外语团队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促进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探索数智时代下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如何坚守学科本质,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毛经理以一首雅趣长诗为论坛揭幕,诗中不仅以优美的韵律和意象赞美了学术的崇高与智慧的光芒,还巧妙地隐藏了此次论坛发言和主持嘉宾的名字,为论坛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学术韵味与深意。
主旨发言
李杰教授主持
王勇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王勇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认知观”。王教授指出当今学界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不关注认知的批评是不妥的,Halliday和Matthiessen认为认知是一种讨论语言的方式,进而介绍了基于意义的认知观、从语言相对论到语义认知观、意义的社会性和建构性三个基本观点。王教授还分享了语言如何实现意义的建构,首先需要意识到语法是关于经验的理论,也可以从意义的不同维度来进行思考,进而探索意义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关系,并且要关注意义生成和演化。王教授总结道,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辩证的,是不断演变的,我们要关注语言在话语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2
张蔚磊教授发言
杨婧媛副教授主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蔚磊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外语学科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张教授首先从区域国别学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区域国别学的交叉特性以及能与多门学科融合的特点。她认为区域国别研究是一种有共同志向的学术领域和行为的集合,是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随后介绍了进行区域国别研究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和田野能力。张教授还从宏观上指出了跨学科研究的相关路径,并通过介绍语言学、文学、语言政策、教育学等视角下的案例,提出学术研究应当更加关注现实问题。
3
雷蕾教授发言
文兵副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雷蕾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大语言模型视阈下的语言学研究”。雷教授首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从狭义上可理解为GPT models这种具体的人工智能,广义上则可分为genera-purpose LLMs, task-specific LLMs和multimodal LLMs。大语言模型能在学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全文标注、研究辅助、论文写作和研究等方面。但是大语言模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信息提供、道德等问题。雷教授还指出大语言模型和语言学可以在多个方面相结合,如在翻译和教学领域。最后,雷教授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以尝试的研究领域。
4
张海燕教授发言
袁丽副教授主持
集美大学张海燕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育学研究的新思路”。张教授首先对外语教育学的定义和目标做了介绍,提出外语教学是综合运用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的超学科研究,外语教育学是要培养和研究如何把外语教好的研究教师团队。此外,张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通过介绍其他高校案例,认为大模型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张教授以“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贫困地区教师发展行动研究”为案例,深入探讨了外语教学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的可能路径。
5
秦丽莉教授发言
吴佩莎博士主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基于生态给养理论的大学英语教材思政内容评估研究”。秦教授先是介绍并梳理了生态给养理论的学科发展路线,再通过实例介绍了生态给养理论的学科属性,并且从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现象学与格式塔理论多个角度阐释其哲学根源。关于生态给养理论的内涵,从初始内涵来看,给养是感知的目标,环境则为有机体提供行动的可能性;而在二语习得领域,生态给养理论包含连接、关系、环境这三个核心概念。从宏观上来看,生态给养的转化是“语言—环境—语言使用者”这样的关系,而从微观上来看则有两种转化形式,分别是“感知—解读—行动”和“输入—互动—输出”。最后,秦教授从生态给养理论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了当前教材研究现状。
6
方帆教授发言
张婧博士主持
伟德国际BETVlCTOR方帆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人工智能赋能的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公民教育”。首先,方教授通过分析现行高校英语的教学大纲,对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定位进行了阐述,再通过介绍本族语主义引出超越本族语主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此外,方教授提出在数智时代下的跨文化交际中,学者们应当意识到AI的不足,例如应该关注AI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关注AI模型的偏见问题等。方教授认为, 从简单跨文化教育到更为复杂的跨文化公民教育必须从基本、高阶的文化意识教学目标,到跨文化意识,以及更深层次的融合跨文化意识与社会参与的跨文化公民身份构建。最后他指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融入批判视角的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组论坛
分组论坛发言:
主旨嘉宾发言后,分组论坛发言环节有序开展,共设立5场分组论坛,主题包含人工智能与语言、翻译、语言认知与写作教学、语言分析与跨学科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研究、大语言模型与语料库。在各个分组论坛中,各位发言人依次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和与会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探讨,共同推进了学术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研讨与对话
彭剑娥教授主持
分组论坛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到“研讨与对话”环节,由伟德国际BETVlCTOR副经理彭剑娥教授主持。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有王勇教授、张松松教授、李杰教授、方帆教授、文兵副教授与张婧博士,他们与参会师生围绕“数智时代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应该如何与新技术进行融合、如何减少人工智能潜在的弊端”等话题,展开了深刻且活跃的思想交流与互动。
闭幕式
彭剑娥副经理致闭幕辞
杨婧媛副教授主持
在热烈的研讨气氛中,这场学术盛宴迎来闭幕,彭剑娥副经理作总结发言。彭副经理指出,近两年的学术会议几乎离不开对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外语教育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未来好像未来,前路存在很多未知,另一方面未来已来,当下外语教育变革已然发生。外语教育者在坚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的同时,应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公司产品的新路径。彭剑娥副经理以一阕《长相思》使整个会场洋溢着醇厚而温馨的美妙气氛。
最后,彭副经理再次向所有参会人员及为本次论坛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期待能与各位学者在未来的学术旅途中再次相遇,共续桑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