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2022年广东省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暑期学校第五期学术讲座如期开展。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学报》主编汪涌豪教授主讲,题为“文学史研究的边界”。伟德国际BETVlCTOR副经理杨庆杰主持本场报告会,对汪教授作表示热烈欢迎并简单介绍课程情况。多达349名来自广东省内各高校以及省外多所院校的学员慕名而来聆听汪教授的讲座,并进行积极的讨论。
汪涌豪教授对文学史的编纂有独特的看法,认为文学史的编纂虽随着学术界问题意识的不断提高有所改良,但总体上仍遵循老一套的研究套路。这样造成当前文学史的编撰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疏漏,汪教授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古代文学史中未被重视到的几个问题,建议研究者们应从“多边互镜”角度,全面探寻文学史。
汪教授提出,确立文学史不是观念史而是过程史,要不断从新的角度切入,综合看待。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史实史料需有正确的认知和处置;二是对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应有必要的认知和处置;三是对规律探寻也要有的正确认知。这三个方面是彼此佐实,相互佐证的关系,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催生出一种整合的历史观,并能为文学史多元格局的形成确立重要的观念基础。各位学者也应打破窠臼,克服路径依赖,有所选择地向西方学习,才能实现较为多元、综合、全面的文学史研究。
杨庆杰副经理在此基础上作课程总结,表示文学史研究一直是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命题,借此机会,在汪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有了一场更高层面,更热烈的讨论,受益匪浅。课程结束后,汪教授热情回复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汪涌豪教授的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史研究视角,对同学们多有启发。希望在场师生认真领会汪教授的讲座内容,拓宽文学史研究,乃至学术研究的路径。
主讲人简介: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学报》主编。专治古代文学及当代文化与文艺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等17种,主编有《中国诗学》等5种。又有新诗集《云谁之思》、旧体诗集《巢云楼诗钞》,随笔集《独处的风景》等。曾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奖多项多次。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